一、二战失败后的纠结:
去年这个时候,我正在经历二战考历史的失败,还遇到一个全方位质疑自己的问题:我是否真的喜欢历史?我是否适合研究历史?如果我不确定是否真的喜欢,那我该怎么办?
1、我兢兢业业的把自己关在房间大半年,除了出门买饭没说过别的话,认认真真的做笔记和背书,但最后的结果还是差了两分。那么大概率来说,我很有可能不适合研究历史。
2、我考完试后不愿意再看任何历史方面的书籍,专著也一本都看不下去。我想,我对历史的热情已经被消耗殆尽了。
3、读完历史出来,我很可能会过的比较穷。
所以,研究生是一定要读的,那么我要不要换专业考研呢?换专业的话,什么专业呢?兴趣和现实我又该怎么平衡?
那个时候我朋友说了句话:xxs哇,如果你真的不确定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到底在哪里,不妨先找一个实用的。至于兴趣,你可以在立足之后慢慢寻找。
纠结了几天后,我决定放弃调剂,参加工作,换应用统计专业,继续考研。然后就开启了一年的在职考研之路:
找到了一份工厂出纳的工作,每天8小时工作,吃住在厂里,可以省下很多时间学习;
买来各种数学啊统计学啊的参考书,反复告诉自己忘记过去,不要回头,从这一刻起只想着怎么做;
8小时工作也不是很轻松,繁琐细致的财务工作对我这种有些粗心的人还是有点挑战;
有时候也会偷懒,下班回来给自己做好吃的,一晃就是两个小时;
偶尔还特别想要看剧,神探狄仁杰和倚天屠龙记让我又刷完了一遍;
虽然告诉自己不要去想考不考得上,要想怎样才能考上,但数学题做着做着还是会崩溃,会烦躁,会想哭。毕竟我四年没学数学了;
我是三战,专业人力资源,前两年考历史,今年考应用统计,这跨度经常让我怀疑自己。不过怀疑完了,第二天还是早起刷题。我觉得已经三战了就不允许自己失败,决定报一个机构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果,
就这样,我报了“师大博学”,他为我制定了一份完美贴合我的学习计划,我觉得这份计划是成功的基础。
就这么日复一日的,居然也到了考试的时间了。因为早就计划好考上的planA和考不上的planB,也没有特别慌乱,第一天考试非常淡定,心态完美;第二天数学有点慌乱,专业课有点公式上的小问题。
考完试对了答案,数学有点不太好。最了最坏打算的估分,发现应该可以压线过。买了复试的资料,每天在日常忧心和偶尔信心中翻个几页,结果到成绩出来也就只看了一章半。
就这么熬啊熬啊,熬到了出成绩。打眼一瞧,这是我嘛!不会是重名吧?但是准考证号不可能重复啊?这个成绩太出乎意料的高了。。
然后第二天还是第三天来着,就在微博上刷到了今年应用统计爆炸的消息。。瞬间又开始忐忑不安。
直到上周,打电话问到排名,联系导师,导师回复邮件说欢迎我加入,后面还要我填一个表。我才意识到,只需要再好好准备复试,过了之后我就可以去读研究生了。
三年的时间,有迷茫有纠结,有辛酸有泪水,我好像什么都经历了,又好像只是一场梦,梦醒了也想不起来太多。那些辗转难眠的夜晚,台灯下伴着灯儿坐的自己,心力交瘁白了的头发,全都已经过去了。但我觉得也不用再回想了,反正人生最重要的是往前看。现在还有很多事情要做,复试专业课还没有准备好,复试完了之后还要考雅思,学软件,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回味过去,我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向前。
最后一句话总结我这三年:
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都算数。